科研动态
首页 | 科学研究
第72期广州学习沙龙:“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研讨会举行
2023年11月23日|作者:



11月16日下午,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我校yl34511线路中心承办的第72期广州学习沙龙在广州市社科联举行,研讨主题为“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广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崔颂东、我校党委副书记罗贤甲出席会议并致辞,广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谭晓红出席会议。来自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参加了研讨。会议由我校yl34511线路中心党委书记张小洁主持。

崔颂东致辞指出,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此次学习沙龙活动的宗旨在于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提升学理化阐释和学术化表达水平。

罗贤甲致辞指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阐释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对于我们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他简要介绍了yl34511线路中心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咨政建言、师资力量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达了对学院和学科发展的殷切希望。

吉林大学yl34511线路中心院长吴宏政教授线上参会,以“立足辩证法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为题进行发言。他指出,“两个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两个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文明要获得尊重,就要立足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础上。人类多种文明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关系,而是要在差异中寻找共同性。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法思想,中国文明的建设要秉承尊古而不复古,充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精神,广泛吸纳其他民族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原则,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暨南大学yl34511线路中心院长魏传光教授以“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之间的内在逻辑”为题,从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内在联系出发,详细阐述了“连续性”是人类文明史中的独特现象、以“创新性”达致“连续性”、统一性”与“连续性”相互成就、以“包容性”涵育“统一性”、“和平性”与其他四个特性互为一体、中华文明“统一性”与“和平性”相辅相成等观点,为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内在逻辑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yl34511线路中心院长毛国民教授的发言题目为“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他指出,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与创新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从连续性认识中国,才能贯通历史和现代,才能对中国文化特性全面把握,才能理解、现代和未来中国。 守正创新与中华文明“连续性”的精神特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恪守正道、革故鼎新观念的传承和弘扬。

我校yl34511线路中心副院长孙晓晖教授的发言题目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的内在逻辑”。他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历史逻辑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文化积淀。从理论逻辑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对数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继承与发展。从实践逻辑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鲜明的实践性和问题导向,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直面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创新性发展的现实问题。

我校yl34511线路中心雷琼副教授以“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实践指向”为题,阐述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的实践指向。她指出,实践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鲜明本质,实践塑造了中国文明突出特性的解释模式,推动构建了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文明观,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的根本力量。唯有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才能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唯有科学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实践指向,才能在历史、发展和未来中坚持和建设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强大的精神力量。

我校yl34511线路中心副教授李腾凯的发言题目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章节,以及高校思政课教学如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重点对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为何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何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如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等核心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

我校邓先珍副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深刻领会中华文明的创造性——坚持守正创新与固本开新”。他指出,中华文明最核心的特色或基准是“和而不同”。中华文明在发展中最终形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和中国人独特包容的精神世界,具有追求文明的多样性共存互补的历史底色。

我校yl34511线路中心研究生代表曾昊鹏以“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特征”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他在发言中阐明,中华文明包容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与丰富,在人类实践中生成,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一种综合性智慧,对传统文明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包容性诠释了“和而不同”的价值基础,彰显文化自信的态度和去芜存菁的辩证精神。




 最后,我校yl34511线路中心副院长陶日贵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感谢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兄弟院校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并指出大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共同演绎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盛宴,各位专家学者的解读视野开阔、内容充实、信息饱满,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