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先进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加速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征服自然、繁衍生息和文明发展的动力之源。150万年前,人类掌握了人工生火技术,第一次完全掌握一种自然力;1万年前,人类掌握了石器磨制的技术,开启了农耕生活;5000年前,人类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生产工具取得巨大变革;300年前,人类掌握了蒸汽机,开始进入工业社会;70年前,人类掌握了计算机,进入了计算机时代。如今,伴随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AI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正在走向智能智造、万物互通的创新时代……
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型,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历史证明,谁先抓住了生产力转型的重要机遇,谁就能把握这个时代。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率先掌握了蒸汽机技术,机器替代了手工业,很快成为世界霸主;19世纪中期,电力技术发展起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扩大了活动范围,资本主义国家开拓了全球殖民地,确立了帝国主义世界体系。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迅速发展,世界各国进入创新时代,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当前,面对世界科技发展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只有加快摆脱传统发展与增长路径,创新科学技术,创造高科技的劳动资料,发明智能、高效、环保、安全的生产工具,才能提升劳动生产率,延展发展空间,提升财富积累进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于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初期的生产力水平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善于运用一切有利条件促进生产力发展。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和形式,而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与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定位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自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有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用“两只手”的方式组织生产,既克服了市场经济中的无序竞争、两极分化和资源浪费的弊端,又极大地调动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激发了生产力革新的动力。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跃升,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一二百年走过的路,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和利益。历史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推动现代生产力的快速转型,促进新型生产力的萌生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的制度保障。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为基础的经济体系。通过价格规律、供求关系和竞争关系的相互作用,市场经济体制调节着商品买卖、等价交换和供求矛盾,并通过优胜劣汰的形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认识和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生产力发展的牵引作用。随着党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也从“基础性”走向“决定性”,市场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敏感地对各种经济信号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协调生产和需求的矛盾,有限的资源被配置到效益最好的环节中去,实行了优胜劣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确定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深化与创新,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在发展规律上认识的新高度。
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必须不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运用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制度,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转型。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与质变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仅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三者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强调了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主体地位以及按劳分配制度的相互兼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生产方式相适应,促进了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等各要素在不断创新的技术下进行组织与调配。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极大地激发了生产力各要素的内在动能,促进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自发性地发生优化组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策略重点
1.充分释放人才发展活力,为新质生产力提供能力支撑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动力。作为生产力中最富有创新力量的主体,人才是加快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关键。只有集聚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才能打造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推动生产力转型,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资源配置上包含着对人才发展的强大激励,这形成了适应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条件。一方面,“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保障了通过市场规律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为促进社会财富积累提供了制度基础。另一方面,“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则通过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调节,不断促进公共福利的提升,在公共领域优化了资源的配置,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平衡,使人才活力得以竞相迸发,人才发展环境得以不断优化。
2.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内生动力
通过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创新生产要素的配置组合方式,让各类优质的生产要素通过市场自由地流向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中去,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形成自由的、宽松的创新环境,促使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产生,从而不断催生新产业和新模式,不断释放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优势,坚持“两手”发力。一方面,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调节作用,促使资源流向最有竞争力的行业和领域。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对生产者的引导功能,促使企业争相创新,提高效率,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调节作用,推动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创新动力。另一方面,政府以宏观调控为基础,通过制定计划、法规或采取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调整和管理,以达到保持社会效益、稳定经济发展,促进供需平衡的目标。
3.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持久动能
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许可、备案等政务服务事项的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要进一步落实公平竞争的政策制度,为资源配置的市场地位扫除障碍,促进资源的有序流动。
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努力打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加强各类企业之间的创新协作,充分发挥国有、民营、外资以及个体经营企业的优势,促进各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实现科技创新、产业集聚、行业创新的快速发展。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机制,为科技型创新企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和社会预期,畅通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循环,形成产销融合、高效畅通的市场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有序、有利、有为,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持久动能。
(作者是yl34511线路中心博士、副研究员)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当代中国发展”(21FKSB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urlext=%7B%22cuid%22%3A%22YuvpuY8iHugLuvtjguHW8_uq-i0Ri2iJluvyi_aBSuKm0qqSB%22%7D&rs=1742118336&ruk=blVmp8hwnmk9g5a6g66phw&sShare=1&isBdboxFrom=1&pageType=1&sid_for_share=&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714547138273856373%22,%22sourceFrom%22%3A%22search%22%7D